北京西城區核心地段,一座歷經九年蛻變、總體量達36萬平方米的城市新地標——中海大吉巷,正以“網紅打卡地”與文化活力中心的身份吸引著八方來客。然而,其更深層的價值在于:它不僅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的首批重大項目之一,更是北京市首個大型商業辦公零碳建筑集成示范項目及首個大型商業辦公光儲直柔集成示范工程。在這一標桿項目的背后,高效節能的制冷機房系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01
技術領航:高效機房的硬核實力
中建研科技作為高效機房項目的技術牽頭單位,承接了零碳樓高效機房的設計與落地重任,項目能效目標極具挑戰性:供冷季綜合能效值達6.5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團隊采用了系統化的創新技術路徑。
全年負荷模擬
01
精細化負荷模擬,奠定科學基礎
運用專業軟件進行全年動態負荷模擬計算,精準預測建筑冷熱需求。
基于模擬結果,對空調系統在各種工況下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況演練”,為后續環節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機房實景圖
02
高效設備精準選型,源頭保障節能
?以模擬數據為依據,嚴選COP值(能效比)最優的冷水機組、水泵、冷卻塔等核心設備。
采用雙溫冷源系統與淺層土壤源熱泵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常規能源消耗。
末端采用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提升環境控制精度與舒適度,避免能源浪費。
智慧運營工況
03
智能控制策略定制,實現動態優化
開發定制化的高效機房控制策略,確保系統在任何負荷條件下都運行在高效區間。
充分考慮后期運營需求,設計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為“智慧運營”的順利實施鋪平道路。
BIM正向設計技術應用
04
BIM正向設計賦能,全周期精益管理
深度應用BIM正向設計技術,實現設計、施工的高度協同與無縫銜接。
對項目進行全面數字化模擬與碰撞檢測,顯著提升設計精度與施工質量。
實現工程現場數據的可視化管理,為高效建造和后期運維提供強大支持。
02
成果落地:看得見的綠色價值
核心指標達成:?通過上述系統性技術措施,項目成功實現了高效機房的設計目標,2025年投入運行后,夏季6月至8月實測數據綜合能效值已達6.5,整個供冷季綜合能效值超6.5,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項目實際運行數據
示范效應顯著:?作為北京核心區城市更新的典范,項目集文保、辦公、商業、公園于一體,其高效機房實踐為大型公共建筑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項目定期舉辦的文化活動,更讓公眾在體驗中感受綠色科技的魅力。
結語
定義零碳建筑新高度
中海大吉巷項目的成功,不僅在于其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更在于它通過專業技術的應用,將“零碳”與“高效”從理念轉化為現實。中建研科技助力高效制冷機房的落地,如同一顆強勁的“綠色心臟”,為這座大型綜合體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樹立了大型商業辦公建筑節能降碳的新標桿,為綠色建筑及城市更新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項目名稱:西城區大吉危改小區二期項目B地塊高效機房設計
技術團隊:孫宇、韓冰、陳紅、關欣、潘驍、董許超
核心技術:全年負荷模擬 | 高效設備選型 | 智能控制策略 | BIM正向設計 | 雙溫冷源 | 土壤源熱泵 | 溫濕度獨立控制
團隊項目業績: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改造
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水氣跨介質研究實驗中心實驗設施一期項目(EPC)
新保利大廈更新升級評估顧問
通州檔案館暖通機房專項設計
首開LONG街
北京安貞華聯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