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橫跨在四棟塔樓頂部,與六棟包含高端住宅、辦公樓、服務公寓和五星級酒店的塔樓連通。
它全長達300米,在200米的高空中集合了觀景臺、俱樂部、休閑餐飲區(qū)等舒適寬敞的空間。
它坐擁絕佳的觀賞視野,可飽覽環(huán)幕江景和山水之城的半島全貌。

它就是重慶最高天橋“水晶連廊”。一個從設計公布到主體完成施工一直吸引公眾視線的超級工程。
今天就讓建研結構的工程師帶我們一起看看,這個超級連廊底部的弧形鋁板幕墻系統(tǒng)究竟是如何提升上去的!
重慶來福士觀景天橋底部弧形鋁板幕墻系統(tǒng)位于200m高空,面積約8700㎡,具有提升場地條件復雜、提升高度高、風荷載影響大、提升吊點布置復雜、提升結構剛度弱等特點,結合現(xiàn)場條件及結構特點,提出了“地面拼裝,分段提升,靠近塔樓側提升段先提升再滑移就位”的整體施工方案。
常規(guī)提升工程提升重量大,提升過程受風面積小,通常不考慮風荷載的不利影響。與常規(guī)提升工程不同,本工程為“超高、超輕”結構的提升,提升重量輕(單次提升重量為45t),提升高度近200m,受風面積大(帶幕墻提升),且工程地點位于長江與嘉陵江兩江交匯處,風力較大,因此,風荷載是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此外,與常規(guī)提升工程相比,本工程仍具有提升邊界條件復雜、提升吊點布置復雜、結構剛度弱等難點。
工程難重點:
1.提升場地條件復雜
部分提升單元無原位提升條件,胎架平面位置與幕墻就位位置有一定偏差,因此部分提升單元存在傾斜起吊的情況,提升結構受力不均勻,有水平方向分力的作用,且易與胎架等周邊結構碰撞。
2.水平位移控制技術要求高
風荷載是本工程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為避免提升過程提升單元與塔樓碰撞及過大的變形導致提升幕墻受損,應采取有效的水平位移控制技術措施,限制提升單元的水平擺動量。
3.提升結構變形控制要求高
本工程采用帶幕墻整體提升,提升過程中幕墻對提升結構變形要求高,提升結構整體變形應小于幕墻容許變形,這對提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提升次數(shù)多,吊點布置復雜
本工程單次提升采用10吊點,且需要提升16次。連廊結構共4層,吊點多數(shù)布置于連廊結構第4層,為避免泳池底板開洞及吊點與結構相互碰撞,部分吊點布置于連廊結構第3層、第2層或第1層,這使得吊點布置十分復雜。
5.提升高度高,提升工期緊
本工程提升高度為190m,且提升工期緊,要求提升速度為常規(guī)提升的2~3倍,對提升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關鍵措施
1.豎向預應力拉索水平位移控制系統(tǒng)
采用豎向預應力索道+水平纜風索的水平位移控制系統(tǒng),巧妙的解決了高空提升中風荷載的不利影響,施工簡便、安全、經濟,可重復利用。
2.傾斜起吊技術
為了防止傾斜起吊時幕墻系統(tǒng)脫離胎架后和胎架碰撞,并確保提升結構處于垂直受力狀態(tài),提出了在傾斜至垂直狀態(tài)過程中在鋼架反向增加水平牽引鋼絲繩的防護過渡措施。
在起吊過程中,先預緊水平牽引鋼絲繩,待幕墻系統(tǒng)脫離胎架后再緩慢放松水平牽引鋼絲繩直至垂直提升狀態(tài)。
3.高空滑移技術
因塔樓邊緣幕墻系統(tǒng)水平投影和塔樓邊界碰撞,無原位提升條件。
結合現(xiàn)場條件,提出了先提升后高空滑移就位的施工方案。
4.同步提升控制系統(tǒng)
本工程的液壓同步提升系統(tǒng)設備采用CAN總線控制、以及從主控制器到液壓提升器的三級控制,實現(xiàn)了對系統(tǒng)中每一個液壓提升器的獨立實時監(jiān)控和調整,從而使得液壓同步提升過程的同步控制精度更高,最大程度減小提升不同步對結構內力分布、提升力產生的不利影響。
技術總結:
我們針對高空提升過程中,風荷載作用下提升結構擺動過大的問題,提出了豎向預應力拉索水平位移控制系統(tǒng),有效地控制了提升過程提升結構的水平擺動量;
通過“先提升后滑移”技術,巧妙解決了塔樓邊緣幕墻系統(tǒng)水平投影和塔樓邊界碰撞的難題;
應用傾斜起吊技術,實現(xiàn)了利用單一拼裝場地的多次提升施工;
并對提升吊點定位、提升控制等關鍵問題進行分析;
最終安全、經濟、高效地完成了幕墻系統(tǒng)的提升安裝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