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國建研院發布《關于公布2025年度公司科技進步獎評選結果的通知》,中建研科技共有2項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以下為獲獎項目的介紹。
主要獲獎人:陳才華、崔明哲
獲獎等級:一等獎
項目內容:面向韌性城市建設和新型城市化戰略的要求,依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計劃項目“建筑抗震韌性評估技術研究”,針對高層建筑抗震韌性評估的理論和關鍵技術展開研究,建立了適用于高層建筑的抗震韌性評估方法、指標和構件數據庫,開發了建筑抗震韌性評價軟件等高效評估工具,提出了實現高層建筑抗震韌性的技術途徑,為提升高層建筑抗震韌性提供了有力支撐。項目成果取得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11篇(其中SCI/EI收錄3篇),并對11項高層、超高層建筑工程案例開展了應用示范。經專家評審,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促進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新技術應用和設計理論發展、保障建筑安全、提升城鄉防災減災能力有重要意義。
主要獲獎人:冷發光
獲獎等級:二等獎
項目內容:乏燃料后處理工業示范廠是我國第一座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規模后處理廠,是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國的長期封鎖、實現國家需求關鍵物料生產和穩定供應的重點工程,也是我國核工程中服役環境最惡劣、耐久性設計難度最大、混凝土配方設計要求和施工條件最嚴苛的大型項目。本項目揭示了西北地區自然服役環境最不利因素耦合、核輻照亞高溫環境對混凝土長期性能的影響,首創了在嚴酷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定量設計方法;建立了核工程低碳膠凝材料技術指標體系,并實現在核工程首次應用;構建了適用于西北地區環境溫度特點與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特征的非受力裂縫控制技術體系;首次系統構建了涵蓋材料-性能-構造的核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體系。
供稿:向博倫